白狐沟的月光
李贺的三姑李六,打从落地起,就带着一份别样的惊奇。她右手小拇指旁,斜斜地冒出一个豌豆大的肉疙瘩,宛如多生出的一根手指。这事儿在小小的村子里,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村头那棵老槐树下,成了消息的集散地。几个婶子一边择着菜,一边就打开了话匣子。“你们听说了没?李家那刚出生的闺女,手上多长了根指头呢!”“莫不是观音座前玉女下凡?多这根手指,指定是来普度咱这小村子的。”这些议论声,就像长了翅膀,很快传遍了全村。可李六家人倒也豁达,并不把这当作缺陷,反而觉得这是孩子独特的印记。
三姑自小就手脚麻利,这六根手指,对她来说,是老天额外的馈赠。村里姑娘学女红,她上手就比别人快。飞针走线间,那细密的针脚,好似能把月光都稳稳地兜住。傍晚时分,夕阳的余晖暖暖地洒在院子里,三姑坐在小板凳上,专注地摆弄着针线。路过的飞鸟,也被她认真的模样吸引,在空中盘旋几圈,才恋恋不舍地飞走。村里的婶子们见了,都忍不住夸赞:“这孩子,将来指定是个过日子的好手。”
日子如流水般匆匆而过,三姑到了婚嫁的年纪。说亲的人起初踏破了门槛,可当听闻男方是铁山河东北面白狐沟的王长义时,李家上下顿时炸开了锅。
“那穷山沟,能有啥好?”爷爷皱着眉头,满脸的不乐意,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。“咱家闺女,咋能往那地方嫁?何况还是个二婚的!”七大姑八大姨也跟着附和,你一言我一语,把气氛烘托得愈发紧张。
三姑却不这么想。她背着家人,偷偷向媒人打听王长义的事儿。得知他为人踏实,勤劳肯干,虽然经历过婚姻的挫折,却依旧对生活充满热忱,三姑心里便有了主意。她想着,过日子,人品才是最重要的。
白狐沟,这名字听着就透着神秘。传说,很久很久以前,沟里住着个父母双亡的王家猎户。寒冬腊月,大雪封山,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,一片寂静。猎户在老松林里打猎时,发现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猎人的夹子死死夹住,腿部鲜血淋漓,眼神中满是痛苦与哀求。猎户心生怜悯,赶忙上前,小心翼翼地打开夹子,把受伤的白狐抱回了自己的破窑洞。
那夜,风雪交加,狂风拍打着窑洞的门。猎户疲惫地入睡后,梦里白雾缭绕,一位戴着银项圈的女子,身姿轻盈,盈盈下拜:“恩公,明日我便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,还望莫嫌寒舍简陋,粗茶淡饭招待不周。”猎户从梦中惊醒,只当是个荒诞的梦。
次日清晨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炕上,猎户还没完全清醒,就听到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。他打开门,果真有个身着素锦袄的姑娘,发间别着片翠绿的松针,笑盈盈地站在门口。姑娘自我介绍,说自己就是那只被救的白狐,修炼千年,今日特来报恩。猎户又惊又喜,从此,破窑洞里有了烟火气,沟底荒地在两人的辛勤劳作下,冒出了嫩绿的青苗,日子渐渐有了起色。这段佳话,在姑父家的族谱里,代代相传,成了白狐沟最动人的故事。
王长义提亲时,心里七上八下,像揣了只小兔子。他之前有过一段婚姻,因对方家庭成分不好,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无奈离了婚。“李六姑娘,能瞧得上我这不完美的人吗?”他暗自思忖,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。
可当媒人带着他的心意,找到三姑时,三姑连犹豫都没犹豫,眼里闪着光:“我瞧他是个踏实人,眼里有团火,能把日子过热乎。”就这一句话,让王长义悬着的心落了地。
迎亲那天,天刚蒙蒙亮,公鸡还没打鸣,王长义就精心打扮一番,牵着小毛驴,身着喜庆的红袍,站在李家门前。他紧张地时不时搓着手,望着紧闭的大门,满心期待着新娘的出现。三姑在屋内,精心梳妆,穿上大红喜服,那鲜艳的红色,衬得她脸颊绯红。她怀里紧紧揣着那份婚书,婚书是用厚实的宣纸写成,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,每一笔都像是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。三姑轻轻抚摸着婚书,嘴角微微上扬,她仿佛看到了和王长义携手走过的日子,有欢笑,有泪水,但一定充满了幸福。
三姑毫不嫌弃地骑上小毛驴,一行人浩浩荡荡朝着白狐沟缓缓前行。一路上,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身上,微风轻轻拂过,带来田野里泥土和青草的芬芳。路过一条小溪时,溪水潺潺流淌,清澈见底,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,像是在为这对新人奏响祝福的乐章。溪边的野花肆意绽放,红的像火,黄的像金,紫的像霞,五彩斑斓,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三姑点头致意。
三姑看着走在一旁、人高马大的王长义,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紧张,时不时回头看看三姑,眼里满是温柔。三姑心里满是欢喜,她暗暗发誓,一定要和他好好过日子,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,就像这一路盛开的野花。
到了白狐沟,三姑下了毛驴。她环顾四周,只见这里山峦起伏,连绵不绝,绿树成荫,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。远处的山坡上,几头牛在悠闲地吃草,时不时甩动着尾巴驱赶着苍蝇。村里的孩子们听到迎亲的动静,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了过来,他们穿着朴素的衣裳,有些甚至打着补丁,但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,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新嫁娘。
调皮的男孩唱着不如入调的歌谣:黑喜鹊,尾巴长娶了媳妇,不要娘,把娘推到圪针窝,把媳妇搂到热炕上……
三姑从怀里掏出一把糖果,这些糖果是她特意准备的,为的就是和村里的孩子们分享这份喜悦。孩子们欢呼雀跃,争抢着糖果,嘴里还喊着:“新媳妇真好!”三姑看着他们,笑得合不拢嘴,她知道,以后自己就是这个村子的一员了。
三姑的嫁妆里,藏着半小袋麦种。这是她从娘家分的口粮里匀出来的,她想着,到了白狐沟,要和丈夫一起,把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,让日子像这麦种一样,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