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国维抬起头,看着任飞和谢新两人。
“你们两个一点定力都没有,谁说叶鹏程会输?”
“可民告官,根本不可能赢。我们从京城跟着他来到小县城,用二手设备,图什么?现在官司要输了,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。”任飞抱怨道。
周国维却语气肯定:“他不会输,一个把所有赌注都压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人,怎么会让自己输?”
他话音未落,实验室的门吱呀推开,叶鹏程的身影出现。
“周老,让你们担心了,抱歉。”
周国维看见年轻人眼中充满血丝,问道:“打赢了?”
叶鹏程露出一道轻松的笑容,轻轻点头,“赢了,我还跟县政府重新签了协议,承包十年,到期后,自动续期。”
任飞和谢新目瞪口呆,“叶厂长,你真打赢了?”
民告官,真的能赢?
不可思议。
叶鹏程笑道:“有全体工人支持,人心在我们这边,当然能赢。”
“周老,任工,谢工,春节时候,咱们的样品是不是该出来了?”
……
1983年的深冬,记者陈露制作的一档专题片,《民告官:一个厂长的改革突围》,在省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。
节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千层浪。
专题片以纪实的手法,详细记录了叶鹏程接手章平造纸厂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,以及那场轰动全省的民告官官司。
画面中,造纸厂从破败萧条到机器轰鸣的对比画面交织,直击人心。
专题片播出当晚,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叶鹏程和他的改革。
“这厂长敢告官,厉害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场官司像颗火星,点燃了全国关于“承包制”的大讨论。
有人拍手叫好,认为这是打破铁饭碗、激发企业活力的好路子。
也有人忧心忡忡,担心承包制会动摇公有制的根基。
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到这个热点话题中。
这场讨论从省内蔓延到全国,各大报纸纷纷开辟专栏,邀请专家学者、企业家和普通工人参与讨论。
《工人报》连载文章《章平突围》,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工厂承包联系到一起,说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《大夏青年报》刊发了一幅漫画,叶鹏程扛着合同,背后是破冰的巨斧,斧刃上刻着“多劳多得”。
一时之间,关于承包制的争论甚嚣尘上。
在舆论的风暴中心,云朵纸业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。
专题片的播出和“承包制”的大讨论,让“云朵”牌卫生产品名声大噪,订单如雪花般从全国各地飞来。
产品刚下线,就被抢购一空。
生产车间不得不开足马力,二十四小时连轴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