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二章 告状(2 / 2)

郑青云按响了门铃,防盗门开启的瞬间,白炽灯的光晕裹着林振东略显疲惫的面容,深蓝色衬衫领口沾着会议材料的油墨味。

“你倒是来得巧,我刚买了挂面。”

林振东侧身让出玄关,茶几上摊着的《县域经济发展报告》还折着红角。

郑青云瞥见冰箱贴旁歪斜的药盒,便笑着对林振东说道:“书记您歇着,我掌勺吧。”

“你会做饭?”

林振东有点惊讶的看向郑青云,很显然没想到郑青云居然会做饭。

“我是孤儿,从小一个人照顾自己习惯了。”

郑青云笑着说道:“工作了也是自己在这边,不会做饭可不行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

林振东微微点头,倒是没想到郑青云居然如此坦诚。

郑青云也没有废话,径直便走进了厨房。

很快,厨房里就传来不锈钢锅撞出的清脆响声。

郑青云将葱花撒进沸滚的面汤,余光扫见林振东倚在门框上,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眼窝愈发深陷。

“今天在你们库勒乡转了一圈,感觉乡里的工作还是很不错的。”

林振东忽然开口,声音混着油烟机的嗡鸣,缓缓说道:“下午去了长青乡,孙健同志汇报了一下乡里的情况,我看这个养殖基地大有可为啊!”

毕竟是在省城待了这么多年的人,眼光和见识非比寻常。

瓷碗与木筷碰撞出温润的声响,郑青云往林振东碗里添了颗煎蛋,金黄的溏心在面汤里漾开,相当的好看。

他把碗递给林振东,笑着说道:“书记您是有眼光的,当初县里不少领导,甚至觉得这个养殖基地是哗众取宠。”

窗外飘进谁家炒菜的香气,与面汤的热气在餐桌上缠绕。

林振东端着碗走到餐桌这边,等郑青云过来坐下,两个人干脆边吃边聊了起来。

“哗众取宠就太扯了。”

随意的笑了笑,林振东说道:“我们有些干部完全就是老一套的思想,根本不知道与时俱进。”

“是啊。”

郑青云微微点头,对林振东说道:“其实很多时候,束缚地方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观念太死板了。”

他这番话倒是心里话。

北方地区,尤其是东北这边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越来越慢,甚至十几年后变成全国倒数,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,其实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在于,北方地区的一些人,观念非常的死板。

就以地方政府为例。

小商小贩们的地摊经济,在南方地区的话,当地政府会大力支持,甚至鼓励群众自己搞,政府提供场地和设备。

但是在北方,尤其是东北地区,当地政府第一反应是要征收管理费、摊位费,要想办法把这个夜市的摊位承包给个人,这样就能捞一笔钱。

这种思想上的差距,自然而然也就造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。

“今天找我,有什么事儿么?”

吃过饭,林振东笑着对郑青云问道。

他很清楚。

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,郑青云如果不是遇到了难题,是不会主动上门找自己的。

“书记,有个情况我需要跟您汇报一下。”

郑青云也没有兜圈子的意思,坦然说道:“今天我们乡里的党委会上面……”

说着话。

他就把周华提出的那个生态农业项目对林振东说了一遍。

“生态农业嘛?”

林振东闻言久久不语,许久之后才说道:“如果我没记错,华民乡的发展模式,就是生态农业的模式,我记得好像老书记说过,那个是你帮着琢磨出来的?”

“是的。”

郑青云倒是没有隐瞒的意思,坦然说道:“所以我拒绝了周华同志,我觉得库勒乡的项目已经足够多了,而且华民乡珠玉在前,我们没必要走人家的老路。”

“你这个想法是正确的。”

林振东轻轻点头,对于郑青云的想法表示赞成。

很多地方干部觉得不管是什么项目,只要对地方经济有益处,那就可以一窝蜂的上马,但是在林振东看来,那根本就是胡扯。

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潜力是有限的,打个比方来说,库勒乡的经济发展,你可以搞民俗村和农产品深加工,但如果再加上一个生态农业项目,就有点浪费资源了。

更何况,人家华民乡已经发展的很好了,库勒乡就算发展的再快,也没有什么用处。

“关键的问题在于。”

郑青云犹豫了一下,这才对林振东低声道:“这件事背后的投资人,我觉得不太靠谱。”

“嗯?”

听到这句话,林振东挑了挑眉毛,惊讶的看了一眼郑青云。

他还真就没想到,郑青云会给自己这么一个答案。

“你认识那个公司的老板?”

林振东看向郑青云,诧异的问道。

“是的。”

郑青云点点头,对林振东说道:“您大概还不知道,这个生态农业项目的投资方是东方集团,东方集团的创始人是杨东方,是咱们市委杨书记的儿子。而且我怀疑,他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生态农业的项目,那家伙的最终目的是想要在我们库勒乡圈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