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这是发自肺腑的感谢,如果没有马援朝,自己的仕途可能没有现在这么顺利。
毕竟之前他的想法是尽量扶持孙健上位,然后借用他的力量来对付杨绍林这样的贪官污吏。
而现在。
郑青云觉得,或许有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了。
“你跟我客气什么?”
马援朝笑了笑,摆摆手道:“咱们那么见外就没意思了。”
说着话。
他看着郑青云,认真的说道:“我要去省城带孙子了,有几句话,咱们爷俩聊聊,怎么样?”
“您说。”
郑青云一愣神,随即连忙点头道。
虽然不知道马援朝要对自己说什么,但很显然他接下来的话,绝对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经验之谈。
“你说,人们为什么要拼命抓住权力?”
马援朝看着郑青云,忽然开口问道。
“额……”
听到这句话,郑青云顿时有点意外。
他还真没想到老爷子会问出这个问题。
犹豫了一下,他没有回答。
因为他很清楚,马援朝这么说,一定不是等着自己回答的。
“就因为权力名义上是公,实际上却是私。”
果不其然,马援朝没有在意郑青云是否回答自己,而是自顾自的说道:“权力私有化最大的支撑点,恰恰在于权力分配的私有化。”
听到这句话,郑青云眉头皱了皱。
他之前想过各种答案,但没想到马援朝会这么说。
“怎么着,觉得我说的不对?”
马援朝笑着对郑青云问道。
“倒没有那个想法,就是没想到您会这么说。”
郑青云坦然道。
“官场说起来复杂,其实也简单。”
马援朝呵呵一笑,对郑青云认真的说道:“一是谋定而后动,打好提前值。二是想坐轿子,一定要找好抬轿子的人。”
说到这里。
他沉吟了片刻,便解释道:“谋定而后动,简单地说就是做好计划,设定目标,然后按照目标去执行。你有计划,并且做好了,就可能动。”
“那抬轿子呢?”
郑青云眉头皱了皱,不解的问道。
反正两个人今天也聊到这里了,他自然很好奇这些东西。
要知道,他的官场经验大部分都来自于上辈子做记者时候的一些见闻,包括孙健说的,包括采访很多干部知道的。
但这些人的说法,大部分都是很笼统的,很少有马援朝这样把道理恨不得掰碎了告诉自己的。
“一般人以为,抬轿子的都是轿夫,但在官场,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了。”
马援朝闻言笑了笑,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,抿了一口之后才说道:“官场抬轿子的人都是伯乐,是比你高一级的官员,比如像你这种情况,能够替你抬轿子的,肯定是你身边的那些人,那些职位比你高的人。”
听到他这个答案,郑青云微微点头。
要不然说姜还是老的辣,这位老书记还真是没有说错,确实就是这样。
“所以话说回来了。”
马援朝叹了一口气,无奈的说道:“其实伯乐体制本身就是权力私有化,伯乐可以任人唯贤,问题在于需要两大前提。一是用你的这个人,确实是伯乐。二是伯乐用人,完全出于公心。”
顿了顿。
他补充道:“哪怕你掺杂了一点点私心杂念,这个公权就很难保障。而人是感情动物,人在用人的时候,如果没有制度保障,就只有一个标准,那就是权力平衡。”
听到这番话,郑青云坐在那里久久不语。
马援朝的这些官场经验,对他来说就好像醍醐灌顶,一下子让郑青云明白了很多东西。
“还有一点。”
看着郑青云在那里沉吟不语,马援朝缓缓说道:“千万要记住,不管什么时候,要牢牢抓住那些手下有能力,能为你排忧解难的人,因为他们才是你能够升迁的保障。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固然有用,但关键时刻该舍弃一定要舍弃。”
听到这句话,郑青云马上点点头。
他明白马援朝的意思,不管什么时候,只要身居高位,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围绕在自己身边,有些人有本事但不会溜须拍马,有些人没本事但会哄人开心。
在外界的眼中,后者往往更得领导的欢心。
但事实上。
在领导的心里面,前者才是最重要的。
因为任何一个领导干部,只要他还抱有想更进一步的念头,手底下就缺不了这种人。
坐在那里,郑青云愈发觉得,自己今天这一趟没白来,属实是学到了不少东西。